简答题
简答题+论述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P46
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相互关系。P55-56
答:(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在外国列强侵略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封建政权压迫人民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内战争威胁到帝国主义利益时,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公开站在一起
3、近代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56
答: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第一任务要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任务要发展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完成第一任务是实现第二任务的前提条件,只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开辟现代化之路,最终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
4、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P59
答:(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P60
答: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早期遭受困境的主要原因,导致了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6、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67-68
答: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它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权威,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最重要的一次。然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同时也缺乏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理性认识。太平天国起义的教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有革命力量,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任。
7、洋务运动兴起及其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P68-69
答:19世纪6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开始兴办洋务,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求富。冯桂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洋务派起初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加强海防边防,后来也开始经营民用企业以解决原料需求和交通运输需要。
8、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70
答: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为了近代教育的开端,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同时也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9、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P72
答:(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10、19世纪末,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P73
答:(1) 主要问题:中国晚清时期的主要问题涵盖了三个关键方面:是否进行法律体制改革,是否实行君主立宪,以及是否改革教育体制。
(2) 意义:这场论战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首次正面碰撞,扩大了知识分子的智识范围,解放了思想受限者,促进了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同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74-75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75-76
答:(1) 戌维新失败原因:维新派内部限制和强大守旧势力反对是主要原因,维新派未敢彻底拒绝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幻想,丧失了人民支持。
(2) 教训:戊戌维新以悲剧告终,揭示了统治者主导的自上而下改革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中难以成功,强调了实现国家独立、民主、繁荣需要革命手段。
13、三民主义学说。P80-81
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总结为三民主义,包括:
(1) 民族主义,旨在消除清王朝的统治,恢复中国独立,并结束民族歧视。
(2) 民权主义,旨在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废除封建君主制度。
(3) 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通过国有化土地和征税政策来实现社会革命。
14、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P81-82
答:(1) 1905至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与康有为领导的改良派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上展开激烈论战,围绕三个核心问题:
a. 是否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是论战的焦点。
b. 是否废除帝制,实行共和。
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2) 这场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意义:
a. 清晰界定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鼓舞人们积极支持民主革命。
b.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三民主义思想,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5、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P85
答:(1)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
a. 推翻了清朝统治,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
b.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首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c.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d. 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改革、民族资本主义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人们精神解放。
e. 打击了帝国主义,助长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2) 局限性:
a. 缺乏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b. 未充分动员和依赖民众。
c. 未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16、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P92
答:(1)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文化领域的延续,重创封建专制。
(2) 它强调民主和科学,激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醒,促进了思想解放。
(3) 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铺平道路,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创造了思想文化的基础。
17、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P93
答:(1) 十月革命示范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也可采用社会主义思想走向解放,启发了中国先进分子。
(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对中国采取平等姿态,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3) 十月革命展示了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动员赢得胜利,鼓舞中国先进分子开展革命。
(4) 十月革命后,中国涌现一批支持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8、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P94
答:(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抗争水平。
(2) 五四运动广泛动员群众,是真正的群众性革命,年轻学生领衔,首次将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引入,后期成为主力。
(3) 五四运动推广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和干部基础。
(4)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P98-99
答:(1)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
(2) 提供了科学指导思想。
(3) 连接了中国革命与全球革命,将中国的解放运动与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结合,拓展了中国革命的前景。
20、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P99
答:党的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共主义),以及当前阶段的最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国内和平建设;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确保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强调了“到群众中去”的任务,并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群众党”,要将一切活动深入到广大群众中。
21、1926年至1927年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和战略方针。P103
答:(1) 北伐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 战略方针:首先攻占两湖,击败吴佩孚;接着向东行军,击溃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2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P103
答:(1)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 北伐军获得广泛工农支持。
(3) 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多方面援助,包括军事顾问提供正确战略战术。
23、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P108-109
答:(1)建立庞大的军队。
(2)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系统。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24、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P113
答:(1)(1)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发动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精神。
(2) 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历程。
(3) 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篇章。
25、“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113
答:(1) 内容:原有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设立党组织在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
(2) 意义:三湾改编标志着建设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起点。
2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P114
答: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火种,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武装起义树立了典范;在敌我力量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开辟了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的正确路径
27、1931年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P118
答: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县叶坪村召开,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相关法律文件,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28、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P119-120
答:(1) 八七会议后,党内存在着强烈的冲动,但未能在指导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
(2) 整个党缺乏充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理论素养有限,实践经验匮乏,容易受到王明引用马克思主义词句的影响。
(3) 共产国际的干预和对王明的全力支持,使很多人失去了辨别和抵制的能力。
2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P123
答:(1) 关键时刻挫败了国民党的“围剿”,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命运。
(2) 将中国革命总部设在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浪潮作好准备。
(3) 保护并强化了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
(4)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5) 塑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30、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建立的殖民政权。P126-127
答:(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创建伪“满洲国”以巩固其统治。
(2) 在华北事变后,日军建立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随着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加强政治诱降活动。1938年,汪精卫叛国,1940年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这些地区实际上仍然是日本的殖民地
31、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及其作用。P137-138
答:(1) 敌后游击战争在战略防御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并推动了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抗日手段,同时为人民军队的战略反攻提供了准备条件。
3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其斗争的政策和原则。P140
答:顽固势力是指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双面作风,支持团结抗日,却也限制、打压共产党及进步势力。因此,共产党需采取斗争与团结的双重政策,坚持自卫、争取胜利、遵循休战原则,以斗争促进团结。
33、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P143
答:((1) 整风运动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包括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尤其反对教条主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
(2)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全党范围内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P145
答:(1) 中国抵抗日本军国主义,夺回东北、台湾、澎湖等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消除了民族耻辱。
(2) 重树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3) 激励了中华民族觉醒,展示了伟大复兴的希望。
3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P145-146
答:(1) 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2)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关键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法宝。
(4) 国际支持和同情,包括各国、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反法西斯力量,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条件。
3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P146-147
答:(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2)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制止了日本的“北进”计划,减轻了其他战场压力,破坏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合作,支持了盟国作战,为战略转折和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 中国作为亚太盟军的关键后方基地,提供了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支持。
37、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P149
答:(1) 帝国主义减弱,人民民主力量增强。
(2) 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出现美苏两极格局。
(3) 战后不久,美国制定了意图称霸全球的“全球战略计划”。
38、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P149-150
答:(1) 中国人民觉悟和组织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迅猛壮大。
(2) 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坚守独裁统治,内战政策,延续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导致中国两种不同前途的尖锐对抗。
(3) 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的命运竞争加剧。
39、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P150
答:帝国主义阻碍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使其无法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斗争,阻碍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40、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P160
答:中国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这些政党属于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4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P164-165
答:人民民主专政基于工农联盟,依赖工人和农民的力量,实现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推翻。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仍然依赖这两个阶级的联盟。新中国建立需要充分利用城乡资本主义要素,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但不让其领导或占主导地位。总结经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国际革命力量团结。
42、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P166-167
答: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中国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进入反压迫时代。
再次,中国革命的胜利紧密关联于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支持。
4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P170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站上世界舞台,焕发出崭新的国家形象。
(2)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结束,广大中国人民首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3)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众享有和平生活,结束了历史上的混乱时期。
(4)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的逐步实现创造了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凝聚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福人民,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重要胜利,同时也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44、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P177-178
答:(1)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揭示了西方侵略者无法再轻松占领东方国家。
(2) 这场战争点燃了中国人民的爱国和国际主义精神,为国家经济恢复和各项社会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
(3) 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4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特点。P179
答:1.国营经济:国家控制和经营的重要产业,为国家长远利益服务。
2.合作社经济:农村合作社,通过合作方式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
3.个体经济:个人或家庭独立从事农业、手工业、小商业。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人经商经营,谋求个人利润。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控制商业和金融等领域,以国家利益为导向。
这些经济成分并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旨在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农村改革的需要
46、新中国1949年至1952年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P180
答: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47、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P181-182
答:(1) 国营经济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支柱,关系国家独立和富强。
(2) 资本主义经济较弱,难以支撑中国的工业发展。
(3)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4) 受到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只能寻求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
48、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P183
答:(1) 中国可先合作化,再实现机械化。
(2) 通过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激发农民积极性,逐渐提高生产水平。
(3) 发展农业互助合作需自愿互利,示范逐步推广,巩固前进。
(4) 增产是评价合作社成功与否的标准。
(5) 结合社会改造和技术改进。
4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P187-P188
答:(1)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
(2) 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5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步骤的思想。P211
答:(1)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发达两个阶段。
(2)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的强国。 发展战略:分两步走,先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然后全面实现现代化。
5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P215-P216
答:(1) 全会破除“左”错误,重申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 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3) 全会恢复民主集中制,处理历史问题。
(4) 全会启动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5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P241
答:2013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旨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要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精神,以及团结的中国力量。
53、中共十八大后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给我们的启示。P247-248
答:(1)必须始终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必须始终维护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
(3)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54、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P248
答: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总任务、基本方略、以及党的领导原则。这为中国的现代化和伟大复兴提供了指导方针和方法论。